No.791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時難提優婆塞,與五百優婆夷,出王舍城上耆闍崛山,往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叉手問佛:「大德,願聞優婆塞五戒,毀犯正戒有何惡事?」佛答難提優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惡事,何等十?現世常懷害心,後世毒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見,思慮多惡見者怖懼,眠不安寐,夢則惶怖覺則驚悸,死時狂勃種短命栽,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多病少命,是為十惡事。偷劫他財有十惡事,何等十?貪餮深重,恒為眾疑,能興重惡,行則非時,動則非法,親友惡逆,賢良疎遠,敗戒果敢,常懼王伺,須財市命,種遺寶物貧弊之業,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飢寒困苦,致財良難。雖獲少財五事共之,王賊水火及惡妻子,今乃藏埋會亦當失,是為十惡事。邪婬有十惡事,何等十?常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如,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婬,自失其妻,是十惡事。妄語中有十惡事,何等十?口常臭穢,善神背叛,凶鬼易陵,實言流世眾所不信,俗為重事不在言議,未有實事惡名遠聞,為人輕毀不起恭肅,雖言有實人不奉用,多懷愁怖種誹謗業,身死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常被誹謗,是十惡事。飲酒有三十五惡,何等三十五?散盡財賄,致眾苦患,怨諍增重,裸露形體,惡名遐邇,慧明日減,應得不得,已得便失,顯揚惡事,要務頓廢憂慼之本,恍惚變沒,顏色鄙惡,輕慢尊長,不知供養沙門婆羅門,自於室家不辨尊卑,不宗敬佛,不崇大法,不敬事僧,返親惡人,遠離明能,崩墜邪道,無慚愧心,不護根門,惛荒婬欲,眾所不愛,人不喜見,德士宿舊咸來咎責,集造眾惡,要用之勢,不豫識任,智悉隱避,像類不別,去泥洹遠,種狂惑業,身死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愚癡頑瞶。」是時難提優婆塞,及五百清信士,諸天世人四輩之眾,聞佛所說畢命受持,頭面遶竟踊悅而去。
佛說出家緣經
No.792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從佛而聽。」佛言:「比丘,凡人為一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無端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丈夫欲見女子色,是以好色之士,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從婬女言故,長久趨走往來,為受懃苦耳。常欲聞婬女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味,身欲更其細滑,是以長久趨走往來受苦。是故不當為女,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覺知是。又復比丘,凡人為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而無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婬女欲見男子色,是以好色之女,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為士色故,長久趨走往來受苦耳,常欲聞男子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味,身欲更其細滑,是以長久趨走往來受苦。是故不當為士,色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覺知是。」佛說是已,皆歡喜受行。
佛說法受塵經
No.793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屬身,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四月五月六月風多,秋七月八月九月熱多,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風有寒,何以故?春寒多,以萬物皆生,為寒出故寒多。何以故夏風多?以萬物榮華,陰陽合聚故風多。何以故秋熱多?以萬物成熟故熱多。何以故冬有風有寒?以萬物終亡熱去故,有風有寒。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得臥,何以故?風多故身放。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不得臥,何以故?寒多故身縮。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麥豆,宜食粳米醍醐諸熱物。夏三月有風,不得食芋豆麥,宜食粳米乳酪。秋三月有熱,不得食粳水醍醐,宜食細米麨蜜稻黍。冬三月有風寒,陽興陰合,宜食粳米胡豆羹醍醐。有時臥風起有時滅,有時臥火起有時滅,有寒起有時滅。人得病有十因緣。一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苦,四老疲極,五者婬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制上風,十者制下風。從是十因緣生病。」佛言:「有九因緣,命未當盡為橫盡,一,不應飯為飯,二為不量飯,三為不習飯,四為不出生,五為止熟,六為不持戒,七為近惡知識,八為入里不時,不如法行。九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緣,人命為橫盡。不應飯為飯,謂不可意飯,亦謂不隨四時食,亦為以飯復飯,是為不應飯為飯。不量飯者,謂不知節度多食過足,是為不量飯。不習飯者,謂不時食,若至他郡國,不知俗宜飯食未習,不稍稍飯,是為不習飯。不出生者,謂飯物未消復上飯,若服藥吐下不盡,便食來,是為不出生。止熟者,謂大便小便來時,不即時行,噫吐下風來時制,是為止熟。不持戒者,謂犯五戒,現世間盜,犯他人婦女,便入縣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壓死,若餓死。或得脫外,從怨家得首死,或驚怖憂愁死,是為不持戒。近惡知識者,謂他人作惡便來及人,何以故?不離惡知識故,惡人不計當坐之,是為近惡知識。入里不知時不如法者,謂晨暮行,亦有魍魎諍鬪者,若有長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念不可念,是為入不知時,不如法行。可避不避者,謂弊牛馬狾狗蚖蛇虫,水火坑穽犇車馳馬,拔刀醉人惡人,亦餘若干,是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緣,人命未盡為盡,黠人當識。是當避是已避,得兩福,一者得長壽,及得聞道好語,亦得久行。」佛言:「有四飯,一為子飯,二為,三百矛所斫飯,三為皮革虫生飯,四為災飯。子飯者,謂人貪味食肉時,便自校計念,是肉分是我前世時,父母兄弟妻子親屬,亦從是不得脫生死,已得是意便止貪,是為子飯。三百矛斫飯者,謂飯隨味念復念,其殃無有數,能不念味便得脫。又矛斫人為亡身,己生念復念,有若干受苦,為三百矛斫飯。皮革虫生飯者,謂人念味,亦一切萬物憂家中事,便穿人意,意作萬端為出去,是為皮革虫生飯。災飯者,謂一生死皆為災飯,如火燒萬物,人所行皆當來惱身,劇火焚萬物故言災,所以言飯者,謂人所可意念人,故言飯也。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諸畜生皆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數。亦有六因緣不得食肉,一者莫自殺,二者莫教殺,三者莫與殺同心,四者見殺,五者聞殺,六者疑為我故殺,無是六意得食肉。不食者有六疑,人不食肉者,得不驚怖福。」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諷誦經。五者多著世間。何以故?人貪婬人知色味,瞋恚知橫至味,癡人知飯食味。律經說,人貪味味復味,得生不得美味。」佛言:「一食者為欲斷生死,亦隨貪不能行。為得天眼,自知所從來生,去至何所?人不念死多食,常念婦人,皆墮百四十惡中。夭皆用飯故。犯十惡後生便失人形,隨畜生中。旣得作人飢渴血出,瞋恚傍生於愛,內生於貪。佛說有大福,自飢以飯與人,令人得命是為大福。後生饒飲食乏瞋恚,亦無所施施亦不得,但意恣貪婬,亦無所施。但得意恣非我所有,一錢以上不得取故。作貪欲空自苦作罪,道人不有憂愁,憂隨怒愁隨貪。我輩有死歲,有死月,有死日有死時,亦不知亦不畏,亦不行道亦不持戒,東走西走憂銅憂鐵,憂田宅奴婢,但益人惱增人苦,為種畜生習。」佛言:「人治生譬如蜂作蜜,採取眾華,勤苦積日已成,人便攻取去,唐自苦不得自給,人求是念是憂,有憂無飢渴,勤苦合聚財物,未死憂五家分,或水火盜賊縣官病痛,多不如意,己死他人得之,身當得其罪,毒痛不可言。五分者,一者火分,二者水分,三者盜賊分,四者縣官分,五者貧昆弟分,何為無憂所有?人不計是五分,憂苦劇不棄,是憂苦有萬端,結在腹中離道遠法。人法生賈作,得利不當喜,不得利亦不當憂,是皆前世宿命所致,人有貪著便不得利,正使得一天下財,亦不能猛自用之,亦不隨人去,但益人結但有苦惱,但種後世緣,緣因如火,如火無所不燒。我輩不覺,是黠不敢妄採,知為增苦種罪。」
佛說佛醫經
佛說時非時經
天竺三藏若羅嚴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鵲封竹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時與非時,善思念之。」諸比丘言:「如是世尊當受教聽。」佛告諸比丘:「是中何者為時?何者為非時?比丘當知,冬分八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七脚為時,五腳半非時。九月一日至十五日,八腳為時,六腳八指為非時。九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九脚為時,七脚六指為非時。十月一日至十五日,十脚為時,八腳三指為非時。十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十一腳為時,九脚三指為非時。十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十一脚為時,九腳三指為非時。十一月一日至十五日,十二腳為時,十脚六指為非時,十一月至十五日,十二脚為時,十脚六指為非時。
十一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十一脚半為時,十脚一指為非時。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十一腳為時,九脚四指為非時。
春分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十脚為時,八腳少一指為非時。正月一日至十五日,九腳半為時,七腳少三指為非時。正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九脚為時,六脚少三指為非時。二月一日至十五日,八腳為時,五脚為非時。二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七脚為時,四脚三指為非時。三月一日至十五日,六腳為時,三腳少四指為非時。三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五腳為時,三腳少六指為非時。四月一日至十五日,四腳為時,二脚少一指為非時。
夏分四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三脚為時,二脚少四指為非時。五月一日至十五日,二腳為時,少三指為非時。五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二腳半為時,一脚少為非時。六月一日至十五日,四脚為時,二脚少二指為非時。六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四腳半為時,二腳半為非時。七月一日至十五日,五腳為時,三脚半為非時。七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五脚半為時,三腳少為非時。八月一日至十五日,六腳為時,四脚少為非時。八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六腳半為時,四腳半為非時。
如是諸比丘,我已說十二月時與非時,為諸聲聞之所應作,憐愍利益故說,我應作已竟,汝等當行。若樹下空處,露坐思惟。諸比丘,莫為放逸後為悔恨,是我所教。」佛說經竟,時諸比丘皆大歡喜,勸助受持。
因緣輕慢故,命終墮惡道,因緣修善者,於此生天上。
緣斯修善業,離惡得解脫,不善觀因緣,身壞入惡道。
外國法師若羅嚴,手執胡木口自宣譯,涼州道人,于填城中寫訖。
被褐懷玉深智作愚,外如夷人內懷明珠,千億萬劫與道同體。
佛說時非時經
佛說時非時經
天竺法師若羅嚴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時佛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時與非時,善思念之。」諸比丘言:「如是世尊當受教聽。」佛告諸比丘:「是中何者為時?何者為非時?比丘當知,
冬初分
第一十五日七腳為時,四腳半非時。
從八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五日八腳為時,六腳八指為非時。
從九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四十五日十腳為時,八腳三指非時。
從十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五十五日,十一腳為時,九腳四指為非時。
從十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十二腳為時,十一腳六指為非時。
從十一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七十五日,十一腳半為時,十腳三指非時。
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八十五日,十一腳為時,九脚四指非時。
從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
春初分,
第一十五日,十腳為時,八腳少三指為非時。
從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五日,九腳半為時,七脚少三指為非時。
從正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三十五日,九腳為時,六腳少三指非時。
從正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四十五日,八腳為時,五腳少三指非時。
從二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五十五日,七腳為時,三腳少三指為非時。
從二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六腳為時,三腳少四指為非時。
從三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七十五日,五脚為時,三腳少三指為非時。
從三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八十五日,四腳為時,二腳少一指為非時。
從四月一日至十五日
夏初分,
第一十五日,三脚為時,二脚少四指非時。
從四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五日,二脚為時,一脚少五指為非時。
從五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三十五日,二腳半為時,一脚少三指為非時。
從五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四十五日,三脚半為時,二腳少二指為非時。
從六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五十五日,四脚半為時,二脚半非時。
從六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五腳為時,三脚非時。
從七月一日至十五日,
第七十五日,五脚半為時,三脚半非時。
從七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八十五日,六腳為時,四腳半非時。
從八月一日至十五日,
如是諸比丘,我已說十二月時非時,為諸聲聞之所應行,憐愍利益故說,我所應作已竟,汝等當行,若樹下空處,露坐思惟。諸比丘,莫為放逸後為悔恨,是我所教。」佛說經竟,時諸比丘皆大歡喜,勸助受持。
因緣輕慢故,命終墮惡道,因緣修善者,於此生天上。
緣斯修善業,離惡得解脫,不善觀因緣,身壞入惡道。
天竺三藏法師若羅嚴,手執梵本口自宣譯,涼州道人,于闐城中寫訖。
被褐懷玉深智作愚,外如夷人內懷明珠,千億萬劫與道同體。
佛說時非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