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二,四天王之三

「復次比丘,觀四天王三地住處,一一業果。具觀察已觀第四處。彼以聞慧觀三箜篌天,有十種地何等為十?一名乾陀羅,二名應聲,三名喜樂,四名探水,五名白身,六名共娛樂,七名喜樂行,八名共行,九名化生,十名集行,是為三箜篌天,十地住處。比丘如是,分別觀察彼業果報,以何業故生此天處,即以聞慧見箜篌天,修行善業生彼天中,得相似果。第一地處名乾陀羅,眾生何業生於此天?若有眾生信心修身,以園林地或甘蔗田,或菴羅林美果之林,施與眾僧令僧受用。此人命終,生乾陀羅天受無量樂,以天栴檀牛頭栴檀,以塗其身,無量天女圍遶娛樂,種種莊嚴種種色貌,善知歌舞戲笑之法,遊戲園林及諸華池,遊戲受樂。身服天衣華鬘自嚴,心相愛樂。其華香氣熏百由旬,天諸玉女聞此香氣,皆大歡喜百倍縱逸,瞻仰天子欲情無厭,無量種法百倍恭敬。如是天子心意恣逸,欲樂自娛。有諸河流一名寶流河,二名波流河,三名金流河,四名酒流河,五名美流河,六名流沫笑河,如是諸河,鵝鴨鴛鴦出眾妙音,於河兩岸多有園林,其林欝映。眾鳥雜色七寶莊嚴,出和雅音甚可愛樂。諸天女眾出妙歌音,聞眾鳥聲百倍增欲,不樂餘音,聞已歡喜受無量樂,七音具足柔軟相應,河中眾鳥天女歌戲,欲天甘露無有醉亂,與諸天女歡娛受樂。於眾寶山,金毘琉璃頗梨山峯,園林池河流泉蓮花,眾寶嚴飾。復與天女遊於,青色毘琉璃地,種種眾華遍覆其地,於此地中遊戲受樂,以善業故天樂成就。如是比丘,以聞智慧觀天樂已,而說頌曰:

 五根常受樂,欲境所誑惑,欲火未曾有,須臾間厭足。

 一一諸境界,處處見天女,一切勝境界,欲火焰熾然。

 若合若離散,或說或憶念,以天女因緣,火起燒天人。

 火法和合有,不合則不生,若合若不合,欲火常熾然。

 因緣不合故,火遠則不燒,欲火無遠近,常燒害眾生。

 以意想薪力,邪憶念所使,愛油投欲火,焚燒愚癡人。

 若以火燒身,燒已須臾滅,名色離散已,欲火猶不滅。

 欲火燒眾生,過於火燒人,欲火害雖甚,而人不生厭。

 五根因緣起,緣於五境界,愛風之所吹,欲火燒眾生。

 從憶念燧生,由境界增長,雖非可見法,燒人過熾火。

 欲火亦如是,增長過熾然,如是欲所盲,貪著於欲樂。

 火則有光明,欲火闇所覆,是欲如怨毒,智人應捨離。

如是比丘,觀於欲火焚燒天人,心生悲愍,見其過故不樂天樂。如是乾陀羅天,受種種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多有田封,大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境界。彼以聞慧,觀箜篌天第二地處,名曰應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正行善業,為邪見人說一偈法,令其心淨清涼信佛。是人命終,生應聲天受五欲樂,遊戲天河蓮華池中,金毘琉璃頗梨山峯,乾闥婆音諸天女眾,種種莊嚴歌舞戲笑,端正無比。圍遶天子增長喜樂,遊戲山峯受種種樂,天鬘末香莊嚴其身,無量境界以自娛樂。又遊山峪,金山園林遊戲受樂。有諸金山,所謂瞻婆帝山,無影之山,一切樂山,心意化山,如是等山眾寶莊嚴,金園林莊嚴。諸天眾等歡喜歌頌,遊於山峯。乃至眾水眾蓮華池,其水清淨涼美淨潔,以為莊嚴。眾鳥縱逸出妙音聲,其山住處甚可愛樂,受自業報,遊戲受樂天女圍堯,種種眾鳥出眾妙音,眾蜂欲音,遊戲天子所住林殿,與眾天女受第一樂。如是地天所受之樂。乃至愛善業盡,

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受諸生死,或生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得受人身,生於大姓豪富第一,人所敬重,身口意善眷屬堅固,奴婢僮客皆悉具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三地處,名曰喜樂,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業,以淨信心施人美飲,或施行人清淨美水,令其安樂,或覆泉井,恐諸蛇毒蜘蛛虫蟻,墮於井中。行人飲之而致苦惱。以是因緣覆蓋泉井,不求恩分為福德做。彼人命終生三箜篌天,喜樂地中。生彼天已其身光明,如第二日,以善業故遍身莊嚴,遊戲山峪泉池流水,與諸天女同心共遊,端正少年無有苦老,無量色聲香味愛觸,受五欲樂。其地山林多有七寶,以為林樹。無萎林等,其林眾花未曾萎變,香氣常熏,金影樹林金枝彌覆,毘琉璃峰以為莊嚴,孔雀眾鳥俱翅羅鳥,七寶羽翼出美妙音,自觀身相心生悅樂,所謂雜色羽翼,隨天所念出美妙音, 聞其聲已,各各皆發希有之心,此鳥能知我心所念,隨意出聲其音美妙,於鳥口中出甘露飲,相續不斷,眾鳥飲之十倍縱逸,心生樂喜。口出百種功德之音,其音莊嚴功德勝妙,聞種種鳥歌眾妙音,愛欲之心百倍放逸,心生歡樂。復有眾鳥名隽遊戲,於鈴網內出眾妙音,其音清妙與鈴音合,不可分別和合出聲,兩倍轉妙。復有眾鳥名曰岸行,住於河岸金蓮華中,流出香飲。復有眾鳥名曰影遊,隨其行處地則同色。復有眾鳥名曰輪鳥,若此輪鳥戲行所近,令諸天女端正殊妙,過先百倍。無量林中遊戲受樂,未曾斷絕,隨念成就第一勝樂,清淨無比。無量天女而自圍遶,遊戲林中或遊山峯,乘空趣於金毘琉璃山頂,眾蓮華池鵝鴨鴛鴦,其水清淨如毘琉璃,香水湛然充滿其中,於遊戲處眾香流水,諸林香氣悉皆普熏,無量金樹毘琉璃樹,圍遶彼山。其地柔軟,舉足下足蹈之隨平。於此地中,與諸天女遊戲其中,皆共娛樂。目視愛色,無量百千種種妙色,無量百千可愛妙聲,無量百千種種妙香。如是諸根受無量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得安樂,王所愛重眾人所念,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境界,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四地處,名曰探水,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修行善業信心悲心,潤益之心。見病困者其命臨終,咽喉之中唿唿出聲,餘命未盡,施其漿食,或施其財以續彼命。是人以此善業因緣,命終生於三箜篌天,探水之地受天快樂,光明威德如帝釋王,諸天女眾周匝圍遶,常受快樂受自業報,過無量時。見無量林無量河流,諸天女眾相隨入林,林名摩利,無量河水蓮華浴池,以為莊嚴。天諸音樂出妙音聲,多有天女歡喜娛樂。於其林中多有華果,乾闥婆音眾鳥之音,其林寶樹曼陀羅林,俱舍耶林,不破壞林,常歡喜林,正歡喜林,如意香林,如是華香普熏一切。諸天女眾隨天所念,於摩利林旣遊戲已,向五華林互相娛樂,其林眾鳥名曰宿命,見諸天眾而說頌曰:

 福德可愛樂,能得勝果報,是故應修福,無及福船筏。

 福德藏無盡,福德親無上,福德如明燈,亦如慈父母。

 福德至天中,福能至善道,人能修福故,天上受福樂。

 若人修勝福,常得生樂處,是故應修福,無及福德樂。

 利益於二世,愛敬及財物,常觀此二因,是名福德業。

 福德恒隨身,如影常不離,福為第一樂,無福無樂報。

 若天福德盡,退已隨業生,世間善惡果,是故應修福。

 我於天世間,今受畜生身,無福因緣故,自業之所欺。

 若無福調伏,常行於惡道,其人無安樂,如沙不出油。

 愚人為心欺,遠離於福德,其人不得樂,眾苦常不斷。

 是人數數生,數數還退沒,以天久放逸,彼天樂無常。

 業網繫眾生,癡愛之所誑,無始生死來,流轉如水輪。 

 諸天退沒時,具受大苦惱,地獄眾苦毒,不得以為比。

 天樂必有退,如何不覺悟?不見死滅故,貪著世間樂。

 諸世間生滅,不可以數知,而人莫能厭,為愛之所欺。

時諸天眾聞鳥說法,心少憶念還復放逸,為心所使行於愛欲。於彼林中,五樂音聲歌舞戲笑,以自娛樂,為放逸人燒境界薪,一一住處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一一宮殿,一一華池,與諸天女遊戲其中,受五欲樂。於此天中受天快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從生至終,不遭病苦無有惱亂,人所愛敬生好國土,離於飢渴色貌端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五住處,名曰白身,眾生何業生於彼處?若有眾生識於福田,以淨信心,見有佛塔風雨所壞,若僧房舍,以福德心塗飾治補。以正信心知業果報,作已隨喜,復教他人令治故塔。是人命終生白身天,生彼天者服白色衣,如珂如雪,如拘牟頭華,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所住宮殿亦復如是。一切白光其身鮮白,遊戲諸林珊瑚樹林,出眾妙香,種種樂音歌舞戲笑,受天快樂。入珊瑚林,其林多有眾鳥音聲,光明莊嚴有大勢力,光明赤色,諸色中上。本身鮮白,以樹赤光身皆赤色,互相瞻視各作是言:『我等本色皆悉不見,更生異色,此樹色赤可至餘林。』即與天女入毘琉璃林,其林青色如閻浮提,仰觀虛空,令諸天女皆失白色,其樹青光悉覆天身,所有眾鳥及諸蓮華,悉亦青色。時諸天子與諸天女,而自圍遶,作天伎樂遊戲歌舞,久受天樂,五欲自娛經於久時。復詣銀林縱逸遊戲,其銀林中一切嚴飾,皆為白色,白寶蓮華白寶眾鳥,是白身天入此林中,猶如乳中見月色像,久住此林遊戲受樂,天眾伎樂不可譬喻。捨此林已詣眾雜林,其林種種諸樹莊嚴。或有金樹或有銀樹,或琉璃樹種種色葉,以為莊嚴。此天身色亦復如是,生種種色。於此林中與諸天女,多時遊戲。復捨此林詣金山峯,名曰普遍。其金山峯七寶莊嚴,乘彼山頂,悉見須彌山王眷屬,六萬金山,須彌山王住在其中。復至普眼山,上彼山已久時遊處,多諸流水河池莊嚴,周遍園林,多有眾鳥出妙音聲。白身天等於普眼山,久受天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捨彼山已,復往上於大圍山頂,復有異天來在此山,共集遊戲。時白身天與諸天眾,遊戲受樂。天伎樂音甚可愛樂,受樂盡時如燈油盡,其光則滅,猶如日沒其明亦滅。天亦如是業盡還退,隨其本業,生於地獄惡鬼畜生。若生人中,其身鮮白如藕絲色,生於北天漢國土等,皆悉好色鮮澤具足,受第一樂統領人民,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六地處,名共遊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信心持戒,同為法義和合共會,持戒布施。以是因緣此諸人等,從此命終生共遊戲天。生彼天已福德成就,皆共一心和合受樂,遊戲行食皆共愛樂,境界悅樂。五樂音聲戲笑歌舞,歡娛受樂。諸天女眾種種莊嚴,種種珍寶莊嚴山地,遊戲其中受自業果。毘琉璃珠以為欄楯,種種眾寶,鵝鴨鴛鴦莊嚴其河,種種寶樹莊嚴河岸。諸天女眾圍遶遊戲,詣真珠河,於其河中無量流飲,清淨香潔,白真珠沙以布其底,真金為泥多有金魚,無量寶珠莊嚴魚身。其河兩岸黃金為樹,毘琉璃寶以為其葉。毘琉璃樹黃金為葉,一切華果妙色具足,華果常敷,眾鳥遊戲常懷悅樂,聞其音聲皆生愛樂。若以目視見之心悅。彼諸天子常懷歡喜,復往詣於本所住處,婆求水中。寶樹枝葉如屋如殿,其地柔軟隨足上下,如天青寶往返遊戲,眾蓮華林以為莊嚴,平正廣博,種種眾鳥妙寶莊嚴。或有金地毘琉璃樹,枝如羅網以為宮宅,多眾華香眾蜂園遶,以為莊嚴。天子天女充滿其中,受天樂報。復往泉水園林浴池,其林眾鳥遊戲水中,其身金色充滿其中,出妙香聲。河泉流水清淨香潔,往注金山出種種音。諸天女等於其河側,手執金華園遶天子,娛樂受樂,以華相撲以為喜樂,經於多時。復與諸天詣於欲林。於彼林中,如是一切放逸覆心,其林眾鳥恣於果味,眾蜂色貌如毘琉璃,恣於華味。俱翅羅鳥心常醉逸,猶如春時,河岸眾鳥醉於美食。如是天子五欲恣意。諸天女眾見諸天子,欲心充滿。如是女人無有餘樂,勝於欲樂。如是女人欲味念欲,依止於欲自性念欲,常念天子心不捨離。若見天子與諸天女,娛樂受樂百倍惛醉,如是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還與眷屬同生一國,同業修福。以餘業故,皆悉巨富皆行善業,一切皆共同受一業,同處受生,其人善惡皆悉同受,無有差別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七地處,名樂遊戲,若人持戒化諸眾生,令心淨信勸令歡喜,或教布施或教持戒,信於福田具功德處,是人命終,生樂遊戲天,身具光明。即自思惟:『我以何業來生此處?』即自念知:『我於前世於人中時布施,此人為我知識,同為福德,以是因緣生此天中。』憶念如是:『沙門知識教化力故,令我布施發清淨心,是故我今生遊戲天。』即時迴顧,見諸天女如蓮華林,眾妙色相具足莊嚴,見之心著,不復念本毫微之善,生放逸地愛著五欲,受天觸樂。見諸天女無量妙色,心生戀著,無始流轉欲火所然,猶如猛火焚燒枯林,欲火所然亦復如是。諸天女眾向諸天子,口出香氣遍其住處,手報蓮華無量莊嚴,詣天子所。天子天女無量欲樂,共相娛樂受五欲樂。比丘如是觀放逸已,厭離生死,於生死苦大怖畏處,生怯弱心,而說頌曰:

 苦樂法初起,則忘久苦樂,譬如初日朝,則無有先日。

 云何天世間,現在受天樂?不知當退沒,一切皆歸盡。

 如蜜在棘林,亦如雜毒飯,諸樂亦如是,不覺退沒苦。

 天中上妙欲,受之無厭足,天中諸愛力,大樂自覆心。

 愛火燒眾生,求樂不可得,若得離愛欲,一心行為樂。

 無我離欲人,能至涅槃城,是人初後淨,從樂得樂處。

 若人斷愛結,令心無遺餘,善攝於心意,不受一切法。

 知應作不作,彼人常得樂,若能斷愛河,得脫生死流。

 勇健者能度,必至涅槃城,愛者則無樂,三毒和合故,

 若能解脫欲,是名清淨樂。

如是比丘,觀放逸行天,愛火增長,生悲愍心。是時彼天與諸天女,詣香烟林遊戲之處,天女圍遶,種種音樂歌舞戲笑,娛樂受樂。或行虛空如鳥飛翔。天女圍遶有乘鵝殿,有乘鵝鳥,有行於地。多有天女歌讚音頌,身皆安樂無有疲倦。詣香烟林,見彼林中先住諸天,生大歡喜和合共集,戲笑音聲第一歡悅。於香烟林無量音聲,充滿其中。簫笛箜篌種種鼓樂。天女莊嚴,衣瓔珞具出眾妙聲,歌笑之音,諸河流水出種種音,眾寶色鳥種種形色,天諸歌音聞者悅樂,遍滿林中。其林多有天諸藥草,鳳鳥泉池華果具足,於此戲處受五欲樂。復與天女眷屬圍遶,詣須彌山辯才峯間,於彼山中,眾蓮華池園林具足,其山峯中,毘樓勒天王之所住處,無量天女所共圍遶,觀諸眾生所作事業,法以非法,幾許眾生行於法行?幾許眾生行於非法?作何業故利益世間?作何業故不益世間?以何令彼正法增長,非法減少?云何令魔軍眾減少,勇健阿修羅,惱亂龍等皆悉損減?如是護世天王,於辯才山,去峯不遠日所行道。毘留勒天王,觀其光明,修行何法有此光明,照於世間?思惟觀日行道光明。若世間人順法修行,擁護正法如法增長,日光清淨時節隨順,光明照曜五穀成熟,人無疾病。若行非法則日無光明,五穀不登人民疾病。如是皆由法非法力,得增上果。日之光明非無因緣,光明無等行須彌側,故名大明。 行山峯間光明威德,百倍歡喜。毘留勒王觀世間已,見天光明威德增勝,心生歡喜而說頌曰:

 三種作善業,有三種三因,三時三地處,三功德三果。

 不盜常行施,而行於正法,實忍善相應,一切天中生。

 具足天莊嚴,天鬘自嚴身,如是天中樂,皆由善業因。

 若放逸眾生,不行於善業,如是愚癡人,不得生天中。

 人中作善業,人作業成就,以是業報故,得生此天中。

 若有愛自身,欲受於樂果,作大福德因,得生天世間。

 若於諸天中,受上中下樂,如是三種樂,福德因緣故。

 若人作諸業,隨業有增減,如是隨諸業,天中受樂報。

時毘留勒天王,觀諸天眾說是偈已,與諸天眾遊戲山峯,園林浴池華果地處,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多諸天眾,目視山谷心生愛樂,受六欲樂,貪於六境放逸遊戲,五樂音聲。於蓮華池遊戲之處,或遊飲河,毘琉璃林泉池莊嚴,皆共遊戲。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受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智慧辯才為世導師,人所信受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八地處,名曰共遊。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信心修行持戒布施,法會聽法佐助經營,勸助隨喜深心善心,以淨信心如是思惟:『此人福德我亦如是,念當修福。』是人命終生共遊天,隨喜施故,無量境界心生愛樂,其園林中種種音樂,遊戲受樂。其池四岸毘琉璃珠,以為欄楯金華遍覆,種種眾鳥出妙音聲,與諸天女而共遊戲。其園林中俱翅羅鳥,孔雀莊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其諸蓮華琉璃為莖,黃金為葉金剛為臺,遊戲其中。於美林中眾果具足,與諸天女飲於美味,受五欲樂。或行山峯毘琉璃地,其地平正。或遊山王,河泉流水清淨無垢,清涼快樂,與諸天女遊戲其中。或遊渡濟,真珠為沙以布其地,清淨水中而自遊戲。或有樓閣七寶莊嚴,高峻廣大,或有伎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或有意樹寶鈴妙聲,以為莊嚴。或有林中六時具足,與諸親友及天女眾,常受快樂。或有七寶以為其地,上此山已觀餘天眾,如是種種不可譬喻,自業所化受天快樂。如是諸天愛樂放逸,不知厭足。眼愛無量種種妙色,不知厭足。耳鼻舌身意,貪聲香味觸及法,亦復如是。如是六根染愛六境,不知厭足,隨得境界愛心轉增。如火益薪,隨得境界無量增長,愛覆諸天不識真樂,受如是等無量天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無善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間,同集一眾。或入大海商賈求財。或同一城或在山中,同一村落。或同一業或復親友,或同一王大富自在,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第九住處,名曰化生。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起大悲心,見有眾生飢饉所逼,投沒深水欲自喪身,救此溺人愛之若子,悲心救護。是人命終生於天上,隨此天子所近天女,加趺而坐,從其懷中忽然化生。時天父母即生子想。天子生已生父母想,父母愛子亦如閻浮提人。如是天中從坐化生,愛之彌甚語天子言:『汝善果報從我化生,我與汝樂。我今將汝遊戲,一切諸園林中。諸蓮華池及遊山頂,金網所覆,泉流浴池樹枝彌覆。蓮華池中金色蓮華,眾蜂莊嚴,清淨流水及諸食河,種種美味,恣意共汝遊戲受樂。』天子白言:『我今生此得善果報,生值父母我今供養。』時天父母即將天子,詣兩閻浮檀林,與諸天女至彼林中,見閻浮檀樹,華果欝茂其香普熏,滿五由旬,以華遍散種種妙色,青赤黃紫種種形色,長短方圓。以此眾華莊嚴其身,如天鬘旋。時天父母語其子言:『此兩閻浮檀林,歡喜花敷。若風動樹,其華遍散一切天眾。汝今可於此林遊戲,與天女眾而自娛樂,相隨遊戲。』說是語已,與諸天眾共入彼林,見眾天鳥名曰命喚,即以偈頌讚天子曰:

 善來汝賢士,從作善業生,護持七種戒,今得如是果。

 持戒果安樂,天中受果報,持戒如船筏,能度生死津。

 若人戒水淨,澡浴勇健心,閻浮檀金花,天中自澡潔。

 持戒為種子,修種種戒行,遊戲於天中,汝今樂成就。

 若人調伏心,常以戒莊嚴,彼人得天處,受無量快樂。

 若人作善業,從樂生樂處,遊戲於天宮,持戒增長故。

 乘於尸羅階,增長於智慧,此人至善道,智慧善業故。

 是故常持戒,布施智慧財,常離於破戒,是避刀火毒。

 如是善護戒,將人至善道,若離於持戒,則無安樂處。

如是命鳥偈讚天子,令心喜悅。天子聞已心生歡喜,即與其父共入林中,其林皆以如意之樹,以為莊嚴,猶如日光莊嚴奇特,無量百千樹林和合,流泉浴池莊嚴其林,毘琉璃樹真金莊嚴,無量愛樂。初生天子見此林樹,生大歡喜遊彼林中。見諸天女無所繫屬,時諸天女見此天子,獨遊林中容貌端嚴,未有天女。皆疾走詣此天子所,戲笑歌舞作天伎樂。時彼天子旣捨父母,欲心所覆詣天女眾,共相娛樂歡喜無比。天眾伎樂受樂成就。於金銀毘琉璃車渠,馬瑙寶山峯中,園林浴池,真珠為沙以布其地。天蓮華池,種種眾鳥以為莊嚴,與眾天女處處遊行,遊戲受樂。一一山中一一河中,一一流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觀察如是希有事已,共天女眾歡喜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或作國王或為大巨,為一切人之所愛念,顏貌端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十地處,名曰正行。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若有眾生,行於善業,見人亡破為他抄掠,救令得脫,或於曠野嶮處,教人正道。或疑怖處令他安隱,利益眾生,善行三業淨身口意。是人命終生正行天,生彼天已其身光明,猶如滿月,其光明曜,六根常受五欲之樂,常自娛樂。無量天女以為供養,身服天衣及著天鬘,常行遊戲園林華池,入頗梨林,其林皆悉是頗梨樹,普出光明以為嚴飾,華果具足,其華光澤猶如雲母,果如明鏡其相方正。是時天子,入毘留博叉林,見百千身皆悉端正,塗香末香華鬘莊嚴,百倍踊躍,謂餘天眾悉不如已。時毘留博叉入彼林中,觀諸世間以林勢力,毘留博叉於此林中,見空行夜叉,地行夜叉,及閻浮提法非法相,見增長果,於頗梨樹見人行法,心則歡喜,見行非法心則不悅。毘留博叉見法非法,向帝釋說。於夜叉所知閻浮提人,若善不善。時彼天子於此林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於法城內,生於正見大長者家,大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已,觀四大天王天,名曰行天。遶須彌山王,住於宮殿,外道說言曜及星宿,粗略而說,三十六億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持七種戒,身戒口戒,身三種戒口四種戒,生於彼處得增上果。以眾生作,善不善業因緣故,現善惡相,日月星宿名曰行天,遶須彌山。虛空持風名曰風輪,為增上緣,轉持日月星宿,遶於須彌山王。於彼天中二護世天,一名提頭賴吒,二名毘沙門,此諸天眾與二大王,遊四天下,種種摩尼以為宮殿,青黃赤白如前所說,與行天眾遊戲空中,受五欲樂如意自娛。乃至愛善業盡,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得為人,常樂遊行一切國土,設無因緣常遊諸國,或受安樂或受苦惱,以餘習故餘戒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大天王,更無餘地,作如是念:『四天王天無量無邊,如是盡觀,於須彌山四面受樂,右遶遊行。日月遊行遶須彌山,隨在何方,須彌山王則有影現,人說為夜,閻浮提北名曰風輪,持北方星輪轉不沒,風輪持故。諸外道等見此辰星,北斗七星常現不沒,便謂此星,能持一切世間國土,不如實知,不知風力之所持也,如是外道少分有知。』比丘如實觀四天王天,厭離生死。見天退苦觀已厭離,生死無常一切破壞,一切變動一切別離,一切業藏諸業流轉,如是比丘以聞知見。復次行者內觀於法,順法修行,一切愚癡凡夫,貪著欲樂為愛所縛,為求生天而修梵行,欲受天樂。如是比丘深生厭離,不樂不著不修不味。觀諸樂已,以聞智慧,見彼比丘能與魔諍,欲度生死海,得第十七地,地神夜叉聞已歡喜,告虛空神,空行夜叉聞已歡喜,告四天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無量光天:『閻浮提中某村某邑,某城某國某種姓中,某善男子名字某甲,以信出家,剃除鬚髮而被法服,與魔共戰欲出諸有。』如是無量光天,聞已歡喜,告餘天曰:『閻浮提人,順行正法我今隨喜,此人發心欲出生死,與魔共戰,持戒正行欲與魔戰,減損魔軍,增長如來所說正法。』」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we 的頭像
    awe

    awe部落格

    a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