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比丘尼戒本(曇無德部)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寶華山傳戒比丘讀體依藏重刻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如寶求無厭,欲護聖法財,眾集聽我說,

  欲除八棄法,及滅僧殘法,障三十捨墮,眾集聽我說,

  毗婆尸式棄,毗舍拘畱孫,拘那含牟尼,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為我說是事,我今欲善說,諸賢咸共聽,

  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者,常當護戒足,勿令有毀損,

  如御入險道,失轄折軸憂,毀戒亦如是,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鏡,好醜生欣慼,說戒亦如是,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勇怯有進退,說戒亦如是,淨穢生安畏,

  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

  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

僧集不?(答已集。)和合不?(答和合)未受大戒者出不?(有者依言遣出,無者答言已出)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有者依言說之,如無答云無說欲者)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言說戒羯磨)

大姊僧聽,今十五日(前半月云白月十五日,後半月云黑月十五日,月小云十四日)眾僧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和合說戒,白如是。

諸大姊,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戒,諸比丘尼,共集在一處。當諦聽善思念之,若有犯者應懺悔,無犯者默然,默然故,知諸大姊清淨。若有他問者,即應如實答,如是比丘尼,在於眾中,乃至三問,憶念有罪不發露者,得故妄語罪,佛說妄語是障道法。若彼比丘尼自憶知有罪,欲求清淨者,當懺悔,懺悔則安樂。

諸大姊,我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三說)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八波羅夷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若比丘尼,作婬欲,犯不淨行,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一)

若比丘尼,在聚落,若空處。,懷盜心取,隨所盜物,若為王若王大臣所捉,若殺若縛若驅出國,汝是賊汝癡,汝無所知。若比丘尼作如是不與取,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二)

若比丘尼,故自手斷人命,若持刀授與人,若歎死譽死勸死,咄,人用此惡活為!寧死不生,作如是心念,無數方便,歎死譽死勸死,此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三)

若比丘尼,實無所知自歎譽言:「我得過人法,我已入聖智勝法,我知是我見是。」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欲求清淨故,作是說:「諸大姊,我實不知不見,而言我知我見。」虛誑妄語除增上慢,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四)

若比丘尼,染汙心,不染汙心男子,從腋已下膝已上,身相觸,若捉摩若牽若推,若上摩若下摩,若舉若下若捉若捺。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是身相觸故。(五)

若比丘尼染汙心,知男子染汙心,受捉手捉衣,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或身相倚或共期,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犯此八事故。(六)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羅夷,不自發露不語眾人,不白大眾。若於異時,彼比丘尼或命終,或眾中舉,或休道,或入外道眾,後作是言:「我先知有如是如是罪。」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覆重罪故。(七)

若比丘尼,知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懺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順從。諸比丘尼語言:「大姊,此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懺悔,眾未與作共住,汝莫順從。」如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乃至第二第三諫,令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若不捨者,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犯隨舉故。(八)

諸大姊,我已說八波羅夷法。

若比丘尼,犯一一波羅夷法,不得與諸比丘尼共住,如前後犯亦爾,如是比丘尼,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若比丘尼,媒嫁,持男語語女,持女語語男,若為成婦事,及為私通事,乃至須臾頃,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一)

若比丘尼,瞋恚不喜,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破彼清淨行。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事無根說「我瞋恚故說是語。」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二)

若比丘尼,瞋恚不喜,於異分中取片,非波羅夷比丘尼,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破彼人梵行;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彼比丘尼住瞋恚法故,作如是說。」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三)

若比丘尼,詣官言居士,若居士兒;若奴若客作人,若晝若夜若一念頃,若彈指頃若須臾頃,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四)

若比丘尼,先知是賊女,罪應死,人所知,不問王大臣,不問種姓,便度出家受具足戒,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五)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從未懺悔,僧未與作共住羯磨。為愛故不問僧,僧不約勅,出界外作羯磨,與解罪,是比丘尼犯初法應舍,僧伽婆尸沙。(六)

若比丘尼,獨渡水獨入村,獨宿獨在後行,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七)

若比丘尼,染汙心,知染汙心男子,從彼受可食者,及食并餘物,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八)

若比丘尼,教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彼有染汙心,無染汙心,能奈汝何!汝自無染汙心,於彼若得食,以時清淨受取。」此比丘尼犯初法應捨,僧伽婆尸沙。(九)

若比丘尼,欲壞和合僧,方便受破僧法,堅持不捨。是比丘尼,應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堅持不捨。大姊,應與僧和合,與僧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

若比丘尼,有餘比丘尼羣黨,若一若二若三乃至無數,彼比丘尼語是比丘尼言:「大姊,汝莫諫此比丘尼,此比丘尼,法語比丘尼,律語比丘尼,此比丘尼所說,我等心喜樂;此比丘尼所說,我等忍可。」是比丘尼,語彼比丘尼言:「大姊,莫作是說,言此比丘尼,是法語比丘尼,律語比丘尼,此比丘尼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尼所說,我等忍可。何以故?此比丘尼所說,非法語非律語。」「大姊,莫欲破壞和合僧,當樂欲和合僧,大姊,與僧和合,若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一)

若比丘尼,依城邑若村落住,汙他家行惡行,行惡行亦見亦聞,汙他家亦見亦聞,諸比丘尼,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汙他家行惡行,行惡行亦見亦聞,汙他家亦見亦聞,大姊,汝汙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此比丘尼語彼比丘尼言:「大姊,今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等同罪比丘尼,有驅者有不驅者。」諸比丘尼諫言:「大姊,莫作是語,言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驅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而諸比丘尼,不愛不恚不怖不癡,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驅者有不驅者,大姊,汙他家行惡行,行惡行亦見亦聞,汙他家亦見亦聞。」是比丘尼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二)

若比丘尼,惡性不受人語,於戒法中,諸比丘尼如法諫已,自身不受諫語,言:「諸大姊,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姊,說若好若惡;諸大姊,且止莫數諫我。」彼比丘尼,當諫是比丘尼言:「大姊,莫自身不受諫語,大姊,自身當受諫語,大姊,如法諫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亦當如法諫諸大姊。如是佛弟子得增益,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懺悔。」是比丘尼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三)

若比丘尼,相親近住,共作惡行惡聲流布,展轉共相覆罪。是比丘尼,當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等莫相親近,共作惡行惡聲流布,共相覆罪。汝等若不相親近,於佛法中,得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四)

若比丘尼,比丘尼僧為作訶諫時,餘比丘尼教作如是言:「汝等莫別住,當共住;我亦見餘比丘尼,不別住,共作惡行惡聲流布,共相覆罪。僧以恚故教汝別住。」是比丘尼,應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教餘比丘尼言:『汝等莫別住,我亦見餘比丘尼共住,共作惡行惡聲流布,共相覆罪,僧以恚故教汝別住。』今正有此二此丘尼共住,共作惡行惡聲流布,共相覆罪更無有餘。」「若此比丘尼別住,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五)

若比丘尼,輒以一小事,瞋恚不喜便作是語:「我捨佛捨法捨僧,不獨有此沙門釋子,亦更有餘沙門婆羅門,修梵行者。我等亦可於彼修梵行。」是比丘尼,當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輒以一小事,瞋恚不喜便作是語:『我捨佛捨法捨僧,不獨有此沙門釋子;亦更有餘沙門婆羅門,修梵行者,我等亦可於彼修梵行。』」若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六)

若比丘尼,喜鬪諍,不善憶持諍事。後瞋恚作是語:「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是比丘尼,應諫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喜鬪諍,不善憶持諍事;後瞋恚作是語:『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而僧不愛不恚不怖不癡,汝自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是比丘尼,諫彼比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是比丘尼犯三法應捨,僧伽婆尸沙。(十七)

諸大姊,我已說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犯罪,八乃至三諫;若比丘尼犯一一法,應二部僧中,強與半月,行摩那埵法,行摩那埵已,應與出罪。當二部四十人中,出是比丘尼罪,若少一人不滿四十眾,是比丘尼罪不得除,諸比丘尼亦可訶。此是時,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畜長衣,經十日,不淨施得持;若過,尼薩耆波逸提。(一)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五衣中,若離一一衣異處宿,經一夜,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二)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若比丘尼得非時衣,欲須便受,受已疾疾成衣;若足者善,若不足者得畜一月,為滿足故,若過畜者,尼薩耆波逸提。(三)

若比丘尼,從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乞衣,除餘時,尼薩耆波逸提。餘時者,若奪衣失衣燒衣漂衣,是謂餘時。(四)

若比丘尼,失衣壞衣奪衣燒衣漂衣,若非親里居士,居士婦,自恣請多與衣,是比丘尼當知足受衣,若過者,尼薩耆波逸提。(五)

若比丘尼,居士居士婦,為比丘尼辦衣價,具如是衣價,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請,到居士家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居士,為我辦如是衣價與我,為好故。」若得者,尼薩耆波逸提。(六)

若比丘尼,二居士居士婦,與比丘尼辦衣價,「我曹辦如是衣價,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請,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言:「善哉居士,辦如是如是衣價與我,共作一衣為好故。」若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七)

若比丘尼,若王若大臣,若婆羅門,若居士居士婦,遣使為比丘尼送衣價,「持如是衣價,與某甲比丘尼。」彼使至比丘尼所,語比丘尼言:「阿姨,今為汝故,送是衣價,受取。」是比丘尼語彼使,如是言:「我不應受此衣價,我若須衣,合時清淨當受。」彼使語比丘尼言:「阿姨,有執事人不?」須衣比丘尼應語言:「有,若僧伽藍民,若優婆塞。此是比丘尼執事人,常為諸比丘尼執事。」時彼使便往執事人所,與衣價已,還到比丘尼所,如是言:「阿姨,所示某甲執事人,我已與衣價,大姊知時,往彼當得衣價。」須衣比丘尼,若須衣者,當往執事人所,二反三反語言:「我須衣。」若二反三反,為作憶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立,令彼憶念;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得依者善;若不得衣,過是求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隨使所來處,若自往若遣使往,語言:「汝先遣使持衣價,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竟不得衣,汝還取莫使失,此是時。」(八)

若比丘尼,自手取錢,若金若銀,若教人取,若口可受,尼薩耆波逸提。(九)

若比丘尼,種種賣買寶物者,尼薩耆波逸提。(十)

若比丘尼,種種販賣,尼薩耆波逸提。(十一)

若比丘尼,畜鉢減五綴不漏,更求新鉢,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是比丘尼當持此鉢,於尼眾中捨,從次第貿至下座,以下座鉢,與此比丘言:「妹,持此鉢乃至破,此是時。」(十二)

若比丘尼,自乞縷線,使非親里織師,織作衣,尼薩耆波逸提。(十三)

若比丘尼,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為比丘尼織作衣,彼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請,便往織師所,語言:「此衣為我織,與我極好織,令廣長堅緻,我當多少與汝價。」是比丘尼與價,乃至一食直,若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十四)

若比丘尼,先與比丘尼衣已,後瞋恚,若自奪若教人取,「還我衣來不與汝。」彼比丘尼應還衣,若取衣者,尼薩耆波逸提。(十五)

若比丘尼,有病畜藥,酥油生酥酥蜜石蜜,得食殘宿,乃至七日得服,若過七日服者,尼薩耆波逸提。(十六)

若比丘尼,十日未竟夏三月,諸比丘尼得急施衣,比丘尼知是急施衣,當受,受竟,乃至衣時應畜,若過畜者,尼薩耆波逸提。(十七)

若比丘尼,知物向僧,自求入己者,尼薩耆波逸提。(十八)

若比丘尼,欲索是更索彼,尼薩耆波逸提。(十九)

若比丘尼,知檀越所為僧施,異迴作餘用,尼薩耆波逸提。(二十)

若比丘尼,所為施物,異自求為僧,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一)

若比丘尼,檀越所施物,異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二)

若比丘尼,檀越所施物,異自求為僧,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三)若比丘尼,畜長鉢。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四)

若比丘尼,多畜好色器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五)

若比丘尼,許他比丘尼病衣,後不與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六)

若比丘尼,以非時衣,受作時衣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七)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貿易衣,後瞋恚,還自奪衣若使人奪「妹,還我衣來,我不與汝。汝衣屬我,我衣屬我」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八)

若比丘尼,乞重衣,齊價直四張氈,過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九)

若比丘尼,乞輕衣,極至價直兩張半氈,過者,尼薩耆波逸提。(三十)

諸大姊,我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若比丘尼,故妄語者,波逸提。(一)

若比丘尼,毀呰語,波逸提。(二)

若比丘尼,兩舌語,波逸提(三)

若比丘尼,與男子同室宿者,波逸提。(四)

若比丘尼,共未受戒女人,同一室宿,若過三宿,波逸提。(五)

若比丘尼,與未受大戒人,共誦法者,波逸提。(六)

若比丘尼,知他有麤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七)

若比丘尼,向未受大戒人,說過人法,言我知是我見是,實者,波逸提。(八)

若比丘尼,與男子說法,過五六語,除有智女人,波逸提。(九)

若比丘尼,自掘地,若教人掘,波逸提。(十)

若比丘尼,壞鬼神村,波逸提。(十一)

若比丘尼,妄作異語惱他者,波逸提。(十二)

若比丘尼,嫌罵者,波逸提。(十三)

若比丘尼,取僧繩牀若木牀,若臥具坐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捨去,不自舉不教人舉,波逸提。(十四)

若比丘尼,於僧房中,取僧臥具自敷,若教人敷,在中若坐若臥,從彼處捨去,不自舉不教他舉者,波逸提。(十五)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先住處,後來於中間,敷臥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者,自當避我去。」作如是因緣,非餘,非威儀,波逸提。(十六)

若比丘尼,瞋他比丘尼,不喜,眾僧房中自牽出,若教人牽出者,波逸提。(十七)

若比丘尼,若在重閣上,脫腳繩牀若木牀,若坐若臥,波逸提。(十八)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自用澆泥若草,若教人澆者,波逸提。(十九)

若比丘尼,作大房戶扉窗牖,及餘莊具飾具,指授覆苫,齊二三節,若過者,波逸提。(二十)

若比丘尼,施一食處,無病比丘應一食,若過受者,波逸提。(二十一)

若比丘尼,別眾食,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作衣時,若施衣時,道行時,船上時,大會時,沙門施食時,此是時。(二十二)

若比丘尼,至檀越家,殷勤請與餅麵食,比丘尼欲須者,二三鉢應受持,持至寺內,分與餘比丘尼食。若比丘尼無病,過三鉢受持,持至寺中,不分與餘比丘尼食者,波逸提。(二十三)

若比丘尼,非時噉食者,波逸提。(二十四)

若比丘尼,殘宿食,噉者,波逸提。(二十五)

若比丘尼,不受食,及藥著口中,除水及楊枝,波逸提。(二十六)

若比丘尼,先受請已,若前食後食,行詣餘家,不囑餘比丘尼,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此是時。(二十七)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寶,强安坐者,波逸提。(二十八)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者,波逸提。(二十九)

若比丘尼,獨與男子,露地一處共坐者,波逸提。(三十)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如是言:「大姊,共汝至聚落,當與汝食。」彼比丘尼隨至聚落,竟不與食,而卻語言:「汝去,與汝一處,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以是因緣非餘方便,遣去,波逸提。(三十一)

若比丘尼,請四月與藥,無病比丘尼應受,若過受者,除常請,更請分請,盡形壽請者,波逸提。(三十二)

若比丘尼,往觀軍陣,除時因緣,波逸提。(三十三)

若比丘尼,有因緣至軍中,若二宿三宿,過者,波逸提。(三十四)

若比丘尼,軍中住,若二若三宿,或時觀軍陣鬪戰,若觀遊軍象馬勢力,波逸提。(三十五)

若比丘尼,飲酒,波逸提。(三十六)

若比丘尼,水中戲者,波逸提(三十七)

若比丘尼,以指相擊攊者,波逸提。(三十八)

若比丘尼,不受諫者,波逸提。(三十九)

若比丘尼,恐怖他比丘尼者,波逸提。(四十)

若比丘尼,半月洗浴,無病比丘尼應受,若過受,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熱時病時,作時大風時,雨時遠行來時,此是時。(四十一)

若比丘尼,無病,為炙身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餘時,波逸提。(四十二)

若比丘尼,藏比丘尼若鉢若衣,若坐具針筒,自藏教人藏,下至戲笑,波逸提。(四十三)

若比丘尼,淨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後不問主取著者,波逸提。(四十四)

若比丘尼,得新衣,當作三種染壞色,青黑木蘭,若比丘尼得新衣,不作三種染壞色,青黑木蘭,新衣持者,波逸提。(四十五)

若比丘尼,故斷畜生命者,波逸提。(四十六)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飲用者,波逸提。(四十七)

若比丘尼,故惱他比丘尼,乃至少時不樂,波逸提。(四十八)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有麤罪,覆藏者,波逸提。(四十九)

若比丘尼,知諍事,如法懺已,後更發舉者,波逸提。(五十)

若比丘尼,知是賊伴,共一道行乃至一聚落,波逸提。(五十一)

若比丘尼,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法,行婬欲非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諫此比丘尼言:「大姊,莫作是語,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無數方便,說婬欲是障道法,犯婬欲者,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諫此比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乃至三諫,令捨是事,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波逸提。(五十二)

若比丘尼,知如是語人,未作法,如是邪見不捨,若畜,同一羯磨同一止宿,波逸提。(五十三)

若沙彌尼,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說法,行邪婬欲非障道法。」彼比丘尼,諫此沙彌尼言:「汝莫作是語,莫誹謗世尊,誹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沙彌尼,世尊無數方便,說婬欲是障道法,犯婬欲者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諫此沙彌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若捨者善;不捨者,彼比丘尼,應語是沙彌尼言:「汝自今已去,非佛弟子,不得隨餘比丘尼,如諸沙彌尼,得與比丘尼二宿,汝今無是事,汝出去滅去,不須此中住。」若比丘尼,知如是擯沙彌尼,若畜共同止宿,波逸提。(五十四)

若比丘尼,如法諫時,作如是語:「我今不學是戒,乃至問有智慧持律者,當難問。」波逸提。若為求解應難問。(五十五)

若比丘尼,說戒時如是語:「大姊,用是雜碎戒為?說是戒時,令人惱愧懷疑。」輕毀戒故,波逸提。(五十六)

若比丘尼,說戒時作如是語:「大姊,我今始知是戒,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餘比丘尼,知是比丘尼,若二若三說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尼無知無解,若犯罪應如法治,更重增無知法,「大姊,汝無利得不善,汝說戒時不用心念,不一心兩耳聽法。」彼無知故,波逸提。(五十七)

若比丘尼,共同羯磨已,後作如是說:「諸比丘尼隨親厚,以眾僧物與者。」波逸提。(五十八)

若比丘尼,僧斷事時,不與欲而起去者,波逸提。(五十九)

若比丘尼,與欲竟,後更訶,波逸提。(六十)

若比丘尼,比丘尼共鬪諍後,聽此語已欲向彼說,波逸提。(六十一)

若比丘尼,瞋恚故不喜,打彼比丘尼者,波逸提。(六十二)

若比丘尼,瞋恚故不喜,以手搏比丘尼者,波逸提。(六十三)

若比丘尼,瞋恚故不喜,以無根僧伽婆尸沙謗者,波逸提。(六十四)

若比丘尼,剎利水澆頭王,王未出未藏寶,若入過宮門閾者,波逸提。(六十五)

若比丘尼,寶及寶莊飾具,自捉若教人捉,除僧伽藍中,及寄宿處,若僧伽藍中,若寄宿處,若寶,若以寶莊飾具,自捉若教人捉,若識者當取,如是因緣非餘。(六十六)

若比丘尼,非時入聚落,不囑比丘尼,波逸提。(六十七)

若比丘尼,作繩床若木牀,足應高佛八指,除入陛孔上,若截竟,過者,波逸提。(六十八)

若比丘尼,持兜羅綿貯作繩牀,木牀,若臥具坐具,波逸提。(六十九)

若比丘尼,噉蒜者,波逸提。(七十)

若比丘尼,剃三處毛者,波逸提。(七十一)

若比丘尼,以水作淨,應齊兩指各一節,若過者,波逸提。(七十二)

若比丘尼,以胡膠作男根,波逸提。(七十三)

若比丘尼,共相拍,波逸提。(七十四)

若比丘尼,比丘無病時,供給水,以扇扇者,波逸提。(七十五)

若比丘尼,乞生穀者,波逸提。(七十六)

若比丘尼,在生草上大小便,波逸提(七十七)

若比丘尼,夜大小便器中,晝不看牆外棄者,波逸提。(七十八)

若比丘尼,往觀聽伎樂者,波逸提。(七十九)

若比丘尼,入村,與男子在屏處,共立共語,波逸提。(八十)

若比丘尼,與男子共入屏障處者,波逸提。(八十一)

若比丘尼,入村內巷陌中,遣伴遠去,在屏處與男子,共立共語者,波逸提。(八十二)

若比丘尼,入白衣家內坐,不語主人捨去者,波逸提。(八十三)

若比丘尼,入白衣家內,不語主人,輒坐牀座者,波逸提。(八十四)

若比丘尼,入白衣家內,不語主人,輒自敷坐宿者,波逸提。(八十五)

若比丘尼,與男子共入闇室中者,波逸提。(八十六)

若比丘尼,不審諦受語,便向人說,波逸提。(八十七)

若比丘尼,有小因緣事,便呪詛墮三惡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如是事,墮三惡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如是事,亦墮三惡道,不生佛法中。」波逸提。(八十八)

若比丘尼,共鬪諍,不善憶持諍事,椎胸啼哭者,波逸提。(八十九)

若比丘尼,無病,二人共牀臥,波逸提。(九十)

若比丘尼,共一褥同一被,除餘時,波逸提。(九十一)

若比丘尼,知先住後至,知後至先住,為惱故,在前誦經,問義教授者,波逸提。(九十二)

若比丘尼,同活比丘尼病,不瞻視者,波逸提。(九十三)

若比丘尼,安居,初聽餘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後瞋恚驅出者,波逸提。(九十四)

若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時,人間遊行,除餘時因緣,波逸提。(九十五)

若比丘尼,夏安居訖,不去者,波逸提。(九十六)

若比丘尼,邊界有疑惑恐怖處,人間遊行,波逸提。(九十七)

若比丘尼,於界內有疑恐怖處,在人間遊行,波逸提。(九十八)

若比丘尼,親近居士居士兒,共住,作不隨順行。餘比丘尼,諫此比丘尼言:「妹,汝莫親近居士,居士兒,共住,作不隨順行,大姊,可別住;若別住,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彼比丘尼,諫此比丘尼時,堅持不捨。彼比丘尼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此事善,若不捨者,波逸提。(九十九)

若比丘尼,露身形,在河水泉水流水中浴者,波逸提。(一百)

若比丘尼,作浴衣,應量作,應量作者,長佛六搩手,廣二搩手半,若過者,波逸提。(百○二)

若比丘尼,縫僧伽棃,過五日,除求索僧伽棃,出迦絺那衣,六難事起者,波逸提。(百○三)

若比丘尼,過五日,不看僧伽棃,波逸提。(百○四)

若比丘尼,與眾僧衣,作畱難者,波逸提。(百○五)

若比丘尼,不問主,便著他衣者,波逸提。(百○六)

若比丘尼,持沙門衣,施與外道白衣者,波逸提。(百○七)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眾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者,波逸提。(百○八)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令眾僧,今不得出迦絺那衣,後當出,欲令五事久得放捨,波逸提。(百○九)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捨,波逸提。(百一十)

若比丘尼,餘比丘尼語言:「為我滅此諍事。」而不令作方便令滅者,波逸提。(百十一)

若比丘尼,自手持食,與白衣外道食者,波逸提。(百十二)

若比丘尼,為白衣作使者,波逸提。(百十三)

若比丘尼,自手績紡者,波逸提,(百十四)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內,在小牀大牀上,若坐若臥,波逸提。(百十五)

若比丘尼,至白衣家,語主人敷坐具止宿,明日不辭主人而去,波逸提。(百十六)

若比丘尼,誦習世俗呪術者,波逸提。(百十七)

若比丘尼,教人誦習世俗呪術者,波逸提。(百十八)

若比丘尼,知女人姙身,度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十九)

若比丘尼,知婦女乳兒,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二十)

若比丘尼,知年未滿二十,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二十一)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與二歲學戒,年滿二十,便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二十二)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二十三)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眾僧不聽,便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二十四)

若比丘尼,度曾嫁婦女,年十歲,與二歲學戒,年滿十二,聽與受具足戒,若減十二,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二十五)

若比丘尼,度小年曾嫁婦女,與二歲學戒,年滿十二,不白僧眾,便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二十六)

若比丘尼,知如是人,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二十七)

若比丘尼,多度弟子,不教二歲學戒,不以二法攝取者,波逸提。(百二十八)

若比丘尼,不二歲隨和尚尼者,波逸提。(百二十九)

若比丘尼,僧不聽,而受人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

若比丘尼,年未滿十二歲,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一)

若比丘尼,年滿十二歲,眾僧不聽,便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二)

若比丘尼,僧不聽,授人具足戒者,便言:「眾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欲聽者便聽,不欲聽者便不聽。」波逸提。(百三十三)

若比丘尼,父母夫主不聽,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四)

若比丘尼,知女人與童男,男子相敬愛,愁憂瞋恚女人,度令出家,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五)

若比丘尼,語式叉摩那言:「汝妹,捨是學是,當與汝受具戒。」若不方便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六)

若比丘尼,語式叉摩那言:「持衣來與我,我當與汝受具足戒。」而不方便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七)

若比丘尼,不滿十二歲,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八)

若比丘尼,與人授具足戒已,經宿方往比丘僧中,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三十九)

若比丘尼,不病,不往受教授者,波逸提。(百四十)

若比丘尼,半月,應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若不求者,波逸提。(百四十一)

若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應往比丘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若不者,波逸提。(百四十二)

若比丘尼,在無比丘處夏安居者,波逸提。(百四十三)

若比丘尼,知有比丘僧伽藍,不白而入者,波逸提。(百四十四)

若比丘尼,罵比丘者,波逸提。(百四十五)

若比丘尼,喜鬪諍,不善憶持諍事,後瞋恚不喜,罵比丘尼者,波逸提。(百四十六)

若比丘尼,身生癰及種種瘡,不白眾及餘人,輒使男子破,若裹者,波逸提。(百四十七)

若比丘尼,先受請,若足食已,後食飯麵乾飯,魚及肉者,波逸提。(百四十八)

若比丘尼,於家生嫉妒心者,波逸提。(百四十九)

若比丘尼,以香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

若比丘尼,以胡麻滓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一)

若比丘尼,使比丘尼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二)

若比丘尼,使式叉摩那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三)

若比丘尼,使沙彌尼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四)

若比丘尼,使白衣婦女塗摩身者,波逸提。(百五十五)

若比丘尼,著貯跨衣者,波逸提。(百五十六)

若比丘尼,畜婦女嚴身具,除時因綠,波逸提。(百五十七)

若比丘尼,著革屣,持葢行,除時因緣,波逸提。(百五十八)

若比丘尼,無病,乘乘行,除時因緣,波逸提。(百五十九)

若比丘尼,不著僧祇支,入村者,波逸提。(百六十)

若比丘尼,向暮至白衣家,先不被喚,波逸提。(百六十一)

若比丘尼,向暮開僧伽藍門,不囑餘比丘尼,而出者,波逸提。(百六十二)

若比丘尼,日沒,開僧伽藍門,不囑而出者,波逸提。(百六十三)

若比丘尼,不前安居,不後安居者,波逸提。(百六十四)

若比丘尼,知女人常漏大小便,涕唾常出者,授具足戒,波逸提。(百六十五)

若比丘尼,知二形人,與受具足戒者,波逸提。(百六十六)

若比丘尼,知二道合者,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六十七)

若比丘尼,知有負債難者,病難者,與受具足戒,波逸提,(百六十八)

若比丘尼,學世俗伎術,以自活命,波逸提。(百六十九)

若比丘尼,以世俗伎術教授白衣,波逸提。(百七十)

若比丘尼,被擯不去者,波逸提。(百七十一)

若比丘尼,欲問比丘義,先不求而問者,波逸提。(百七十二)

若比丘尼,知先住後至,後至先住,欲惱亂彼故,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臥,波逸提。(百七十三)

若比丘尼,在有比丘僧伽藍內起塔,波逸提。(百七十四)

若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恭敬禮拜問訊,請與坐,不者,除餘因綠,波逸提。(百七十五)

若比丘尼,為好故,搖身趨行者,波逸提。(百七十六)

若比丘尼,作婦女莊嚴,香塗身者,波逸提。(百七十七)

若比丘尼,使外道女香塗摩身,波逸提。(百七十八)

諸大姊,我已說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we 的頭像
    awe

    awe部落格

    a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