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學諸仁者,是菩薩十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於中不應一一犯,如微塵許,何況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亦失國王位,轉輪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墮三惡道中,二劫三劫,不聞父母三寶名字,以是不應一一犯。

汝等一切諸菩薩,今學當學已學,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八萬威儀品當廣說。」

佛告諸菩薩言:「已說十波羅提木叉竟,四十八輕今當說。

第一不敬師友戒,若佛子,欲受國位時,受轉輪王位時,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諸佛歡喜。既得戒已,生孝順心恭敬心,見上座如尚,阿闍黎大德,同學同見同行,應起承迎禮拜問訊。而菩薩反生,憍心慢心癡心,不起承迎禮拜,一一不如法供養,以自賣身國城男女,七寶百物而供給之,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第二飲酒戒,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亦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一切酒不得飲,若故自飲教人飲者,犯輕垢罪。

第三食肉戒,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四食五辛戒,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見一切眾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毀禁七逆八難,一切犯戒罪應教懺悔,而菩薩不教懺悔,同住同僧利養,而共布薩,同一眾住說戒,而不舉其罪,不教悔過者,犯輕垢罪。

第六不供給請法罪,若佛子,見大乘法師,大乘同學同見同行,來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來者,即起迎來送去,禮拜供養,日日三時供養,日食三兩金,百味飲食牀座醫藥,供事法師,一切所須盡給與之。常請法師三時說法,日日三時禮拜,不生瞋心患惱之心,為法滅身請法不懈,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第七懈怠不聽法戒,若佛子,一切處有講法毘尼經律,大宅舍中有講法處,是新學菩薩應持經律卷,至法師所聽受諮問,若山林樹下僧地房中,一切說法處,悉至聽受。若不至彼聽受諮問者,犯輕垢罪。

第八背大向小戒,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而受持二乘聲聞,外道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者,犯輕垢罪。

第九不看病戒,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弟子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差。而菩薩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

第十不畜殺具戒,若佛子,不得畜一切刀杖,弓箭鉾斧鬪戰之具,及惡羅網殺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薩乃至殺父母,尚不加報,況殺一切眾生?不得畜殺眾生具,若故畜者犯輕垢罪。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下六度品中廣明

第十一國使戒,佛言:「佛子,不得為利養惡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尚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第十二販賣戒,若佛子,故販賣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應自作,況教他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輕垢罪。

第十三謗毀戒,若佛子,以惡心故,無事謗他良人,善人法師師僧國王貴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而反更加於逆害,墮不如意處者,犯輕垢罪。

第十四放火焚燒戒,若佛子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燒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燒,若故燒者犯輕垢罪。

第十五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惡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持大乘經律,教解義理,使發菩提心,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於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薩以惡心瞋心,橫教二乘聲聞經律,外道邪見論等,犯輕垢罪。

第十六為利倒說戒,若佛子,應好心先學大乘威儀經律,廣開解義味,見後新學菩薩,有從百里千里來求大乘經律,應如法為說一切苦行,若燒身燒臂燒指,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乃至餓虎狼獅子,一切餓鬼,悉應捨身肉手足而供養之,然後一一次為說正法,使心開意解,而菩薩為利養故,為名聞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第十七持勢乞求戒,若佛子,自為飲食錢財利養,名譽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持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財。一切求利,名為惡求多求,教他人求,都無慈愍心,無孝順心者,犯輕垢罪。

第十八無解作師戒,若佛子,應學十二部經,誦戒,日日六時持菩薩戒,解其義理佛性之性,而菩薩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緣,詐言能解者,即為自欺誑,亦欺誑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解,而為他人作師授戒者,犯輕垢戒。

第十九兩舌戒,若佛子,以惡心故,見持戒比丘,手捉香爐行菩薩行,而鬪遘兩頭,謗欺賢人無惡不造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應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我本體,故當行放生業。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滅罪品中廣明一一戒相。」

第二十一瞋打報仇戒,佛言:「佛子,不得以瞋報瞋,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不得加報,若國主為他人殺人者,亦不得加報,殺生報生,不順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罵辱,日日起三業口業無量,況故作七逆之罪。而出家菩薩,無慈心報仇,乃至六親中,故作報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二憍慢不請法戒,若佛子,初始出家未有所解,而自恃聰明有智,或恃高貴年宿,或恃大姓高門,大解大富饒財七寶,以此憍慢,而不諮受先學法師經律,其法師者,或小姓年少卑門貧窮,下賤諸根不具,而有實德,一切經律盡解。而新學菩薩,不得觀法師種姓,而不來諮受法師第一義諦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三憍慢僻說戒,若佛子,佛滅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薩戒時,於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當七日佛前懺悔,得見相好,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時,應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像,雖佛像前受,不得戒。若現前先受菩薩戒,法師前受戒時,不須要見好相。何以故?是法師師師相授,故不須好相,是以法師前受戒時,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內無能授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見相好。若法師自倚解經律,大乘學戒,與國王太子百官,以為善友,而新學菩薩來問,若經義律義,輕心惡心慢心,不一一好答問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四不習學佛戒,若佛子,有佛經律大乘法,正見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學修習,而捨七寶反學邪見,二乘外道俗典,阿毘曇雜論,一切書記,是斷佛性障道因緣,非行菩薩道者,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五不善知眾戒,若佛子,佛滅度後為說法主,為行法主為僧房主,為教化主坐禪主,行來主,應生慈心善和鬪諍,善守三寶物,莫用無度如自已有。而反亂眾鬪諍,恣心用三寶物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六獨受利養戒,若佛子,先在僧坊中住,若見客菩薩比丘,來入僧坊舍宅城邑,若國王宅舍中,乃至夏坐安居處,及大會中,先住僧應迎來送去,飲食供養,房舍臥具繩床木床,事事給與,若無物,應賣自身及男女身,應割自身肉賣,供給所須,悉以與之。若有檀越來請眾僧,客僧有利養分,僧坊主應次第差客僧受請,而先住僧獨受請,而不差客僧者,增坊主得無量罪,畜生無異,非沙門非釋種性,犯輕垢罪。

第二十七別受請戒,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別請,利養入己,而此利養屬十方僧,而受別請,即是取十方僧物入己,八福田中,諸佛聖人一一師僧,父母病人物,自己用故犯輕垢罪。

第二十八別請僧戒,若佛子,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及一切檀越,請僧福田求願之時,應入僧坊問知事人,今欲請僧求願,知事報言,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聖僧。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別請僧者,是外道法,七佛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若佛子,以惡心故,為利養販賣男女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男女解夢吉凶,是男是女,咒術工巧調鷹方法,如合百種毒藥,千種毒藥,蛇毒金銀毒蠱毒,都無慈愍心,無孝順心,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不敬好時戒,若佛子,以惡心故,自身謗三寶,詐現親附,口便說空行在有中,為白衣通致男女,交會婬色作諸縛著,於六齋日,年三長齋月,作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垢罪。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廣說。」

第三十一不行救贖戒,佛言:「佛子,佛滅度後於惡世中,若見外道一切惡人劫賊,賣佛菩薩,父母形像,及賣經律,販賣比丘比丘尼,亦賣發心菩薩道人,或為官使,與一切人作奴婢,而菩薩見是事已,應生慈悲心,方便救護處處教化,取物贖佛菩薩形像,及比丘比丘尼,一切經論,若不贖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若佛子,不得畜刀杖弓箭,販賣輕秤小斗,因官形勢取人財物,害心繫縛破壞成功,長養貓狸豬狗,若故養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三邪業覺觀戒,若佛子,以惡心故,觀一切男女等鬪,軍陣兵將劫賊等鬪,亦不得聽吹唄,鼓角琴瑟箏笛箜篌,歌叫妓樂之聲,不得摴莆圍棋,波羅塞戲彈棋,陸博拍粷,擲石投壺,牽道八道行城,爪鏡蓍草,楊枝鉢盂髑髏,而作卜筮,不得作盜賊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四蹔念小乘戒,若佛子,護持淨戒,行住坐臥,日夜六時讀誦此經,猶如金剛,如帶持浮囊欲度大海,如草繫比丘。常生大乘信善,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之心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五不發願戒,若佛子,常應發一切願,教順父母師僧,願得好師同學善知識,常教我大乘經律,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使我開解如法修行,堅持佛戒,寧捨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薩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六不發誓戒,若佛子,發是十大願已,持佛禁戒,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復作是願,寧以熱鐵羅網千重,周帀纏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百味飲食。復作是願,寧以此身臥大流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此破戒之身 受於信心檀越百種床座。復作是願,寧以此身受三百鉾剌身,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味醫藥。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鑊,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復作是願,寧以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恭敬禮拜。復作是願,寧以百千熱鐵刀鉾,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他好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鐵錐劖剌耳根,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聽好音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齅諸香。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復作是願,寧以利斧斬斫其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著好觸。復作是願,願一切眾生成佛。菩薩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七冒難遊行戒,若佛子,常願二時頭陀,冬夏坐禪,結夏安居,常用楊枝澡豆三衣,缾鉢坐具錫杖香爐,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形像。而菩薩行頭陀時,及遊方時,行來百里千里,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頭陀者,從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時中,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如鳥二翼。若布薩日,新學菩薩,半月半月布薩,誦十重四十八輕,若誦戒時,於諸佛菩薩形像前誦,一人布薩即一人誦,若二及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誦,誦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結夏安居一一如法。若頭陀時莫入難處,若國難惡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獅子虎狼水火風,劫賊道路毒蛇,一切難處悉不得入,若頭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諸難處亦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應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在後坐,不問老少比丘比丘尼,貴人國王王子,乃至黃門奴婢,皆應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癡人,若老若少無前無後,坐無次第如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後者後坐,而菩薩一一不如法次第坐者,犯輕垢罪。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若佛子,常應教化一切眾生,建立僧房,山木園林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禪處所,一切行道處皆應立之,而菩薩應為一切眾生,講說大乘經律,若疾病國難賊難,父母兄弟和尚阿闍,亡滅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講說大乘經律。一切齋食求福,行來治生,大火所燒大水所漂,黑風所吹船舫,江河大海羅剎之難,亦讀誦講說此經律,乃至一切罪報,三惡八難七逆,杻械枷鎖繫縛其身,多淫多瞋多愚癡多疾病,皆應講此經律,而新學菩薩若不爾時,犯輕垢罪。如是九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梵壇品當說。」

第四十揀擇授戒戒,佛言:「佛子與人授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婬男婬女,十八梵天六欲天,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授戒時,應問言:『現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罪人現身授戒,七逆罪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黎,破羯磨轉法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一為利作師戒,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時,菩薩與他人作教誡法師者,見欲受戒人,應教請二師,和尚阿闍黎二師,應問言:『汝有七逆罪否?』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授戒,若無七遮者,得與授戒。

若有犯十重戒者,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者,若一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相好,相好者,佛來摩頂,見光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相雖懺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而得增長受戒益。若犯四十八輕戒者,對首懺悔罪便得滅,而教誡師,於是法中一一好解。

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義諦,習種性長養性性種性,不可壞性道種性正覺性,其中多少觀行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薩為利養,為名聞故,惡求多求,貪利弟子,而詐現解一切經律,為供養故,是自欺詐,亦欺詐人,故與人授戒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若佛子,不得為利養故,於未受菩薩戒者前,若外道人惡人前,說此千佛大戒,邪見人前亦不得說,除國王,餘一切不得說。是惡人輩不受佛戒,名為畜生,生生不見三寶,如木石無心,名為外道邪見人輩,木頭無異,而菩薩於是惡人前,說七佛教戒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三無慚受施戒,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毀犯聖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常掃其腳跡,一切世人皆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欲見,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若故毀正戒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若佛子,常應一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律,剝皮為紙剌血為墨,以髓為水析骨為筆,書寫佛戒。木皮穀紙絹素竹帛,亦應悉書持,常以七寶無價香華,一切雜寶為箱囊,盛經律卷,若不如法供養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五不教眾生戒,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見一切眾生,應唱言:『汝等眾生,應盡受三歸十戒。』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發教化起生心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貴人家,一切眾中,不得立為白衣說法,應在白衣眾前高座上坐,法師比丘,不得地立,為四眾白衣說法,若說法時,法師高座香華供養,四眾聽者下坐,如孝順父母敬順師教,如事火婆羅門,其說法者若不如法說,犯輕垢罪。

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若佛子,皆以信心受戒者,若國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貴,破滅佛法威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聽出家行道,亦復不聽造立形像,佛塔經律,立統制眾安籍記僧,菩薩比丘地立,白衣高座,廣行非法如兵奴事主,而菩薩應受一切人供養,而反為官走使,非法非律。若國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寶之罪,而故作破法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八破法戒,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為名聞利養,於國王百官前說佛戒者,橫與比丘比丘尼菩薩戒弟子,作繫縛事,如獄囚法兵奴之法,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餘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若受佛戒者,應護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毀破。而菩薩聞外道惡人,以惡言謗佛戒之聲,如三百鉾剌心,千刀萬杖打拍其身,等無有異,寧自入地獄經於百劫,而不聞一惡言,破佛戒之聲,況自破佛戒,教人破法因緣,亦無孝順之心,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如是九戒應當學,敬心奉持。

諸佛子,是四十八輕戒,汝等受持,過去諸菩薩已誦,未來諸菩薩當誦,現在諸菩薩今誦。諸佛子,聽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諸佛已誦當誦今誦,我今亦如是誦,汝等一切大眾,若國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薩戒者,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眾生化化不絕,得見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墮惡道八難,常生人道天中。

我今在此樹下,略開七佛法戒,汝等大眾,當一心學波羅提木叉,歡喜奉行,如無相天品勸學中,一一廣明,三千學士時坐聽者,聞佛自誦心心頂戴,喜躍受持。

爾時,釋迦牟尼佛,說上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心地法門品中,十無盡戒法品竟。千百億釋迦亦如是說,從摩醯首羅天王宮,至此道樹下住處,說法品,為一切菩薩,不可說大眾,受持讀誦,解說其義亦如是。千百億世界,蓮華藏世界微塵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無量行願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是一切佛說,無量一切法藏竟。

千百億世界中,一切眾生受持,歡喜奉行,若廣開心地相相,如佛華光王七行品中說。

明人忍慧強,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間,安獲五種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此是諸佛子,智者善思量。

計我著相者,不能信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

欲長菩提苗,光明照世間,應當淨觀察,諸法真實相。

不生亦不滅,不常復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菩薩所應作,應當次第學。

於學於無學,勿生分別想,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訶衍。

一切戲論惡,悉從是處滅,諸佛薩婆若,悉由是處出。

是故諸佛子,宜發大勇猛,於諸佛淨戒,護持如明珠。

過去諸菩薩,已於是中學,未來者當學,現在者今學。

此是佛行處,聖主所稱歎,我已隨順說,福德無量聚,

迴以施眾生,共向一切智,願聞是法者,疾得成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we 的頭像
    awe

    awe部落格

    a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